我們在上一集介紹到了採用滾動式檢索的好處以及執行方式。
專利布局分析分為三大階段、九大程序。在滾動式檢索階段,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每一次衍生出新的檢索條件時,前面花時間閱讀過的專利又會重複出現,騙你再讀一次。這種事倍功半的慘況應如何避免?
不囉嗦,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滾動式檢索後,商用專利檢索平台應協助排除已閱讀專利
專利檢索的過程在每次滾動後,前面剔除過的專利常常有可能會因為新條件的介入不停地重複出現。
如果使用的是官方檢索資料庫、或檢索平台的使用者介面做得不夠貼心,會發現怎麼看過的專利資料一直需要重複看,導致嚴重的「重工」問題。
相較之下,有一些商用資料庫,在每一次滾動式檢索儲存成專案的時候,都會幫忙排除之前已經讀過的專利,只有從來沒閱讀過的專利才會出現在你眼前,這是很基本但也格外重要的一個功能。
另外,檢索平台應該要能記錄並保留每一次滾動式檢索的條件,以及過往所有刪除過的專利,這樣滾動式檢索工作才能有效率。
舉個例子,我們在上一集提過的「彩色濾光片」技術,經過閱讀專利之後我們發現,在CCD跟CMOS領域裡的某些專利,”color filter”的用語會改成使用”固態圖像感測器”來描述,所以我們在第二輪滾動式檢索的時候,就可以將關鍵字擴充為「”color filter” AND 固態圖像感測器」。
但我又希望,前面第一輪檢索時我看過的那些專利不要再出現讓我重看一次了。
從系統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原本「”color filter” AND 固態圖像感測器」的檢索條件總共搜尋出1,800多筆資料。
但因為我們是把關鍵字擴充,也就是從原本的A關鍵字”color filter”擴充出B關鍵字”固態圖像感測器”,此時檢索出來的結果會有兩種情形:
- 第一種─滿足”固態圖像感測器”但沒有滿足”color filter”:這些專利會在第二輪檢索才被檢索出來,需要專家花時間閱讀
- 第二種─同時滿足”固態圖像感測器”及”color filter”:這些專利在第一輪檢索已經被檢索出來並閱讀完畢,在第二輪檢索時又會被挑出來一次
我們的目標便是要將第二輪檢索出來的第二種情況剔除,僅保留第一種情況提供給專家閱讀,避免專家浪費時間在這些已分類完成的專利上面。
若是使用功能較為完善的檢索平台,就可以找出這些「未指派」專利。
圖上可以看到我們需要閱讀的專利數量,從原本檢索完的1,800多筆,大幅下降到僅剩136筆。
至於官方資料庫,由於它們主要目的只是在揭露專利資訊給民眾查詢,所以這種檢索分析的進階功能,勢必不是它們需要強化的範疇。
而且也不是所有商用資料庫都有這種功能,所以在挑選購買之前,也不要忘記多聽多看多比較,確認產品的完整功能及服務能量。
如果你使用的商用資料庫沒有這些功能,也可以選擇先用Excel匯出所有檢索到的1,800筆專利資料,再用VLOOKUP這些函式,就可以比對出哪些專利是還沒閱讀過的。
但由於多一道步驟,若是不小心出現什麼人為疏失,比方說刪掉了不該刪的、或是該刪的沒刪到,勢必會影響檢索效率及後續分析品質。
檢索之初,先設定好技術魚骨分類
我們團隊執行專利分析的二十多年來,發現在檢索作業開始之前,其實就需要先進行產業調查。
因為在跟業者確認檢索範圍的時候,如果只是空泛的討論就會發現討論標的只會越來越發散,但如果能先用技術魚骨分類去定義出一個框架,就可以勾勒出整個主題的範圍架構。
就像我們在進行技術研發案的時候,也會先定義研發計畫的各分項計畫及工作項目,這是用來界定範圍的。
接下來我們就會在各個技術魚骨支節逐一去進行滾動式檢索。
具體流程就是顧問會先跟客戶訪談,確認技術範圍。
藉此擬訂分類魚骨架構,無論它是技術或應用領域的魚骨分類,並針對各項技術分項逐一去進行檢索,同時客戶也可以透過我們擬定的分類魚骨來隨時跟我們溝通並掌握工作進度。
協同作業流程的便利性應為專利檢索平台重點
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專利資料庫檢索平台,都是以提供「專利檢索」為主要目的,它並沒有考慮到專利分析的協同作業流程。
講得更直接一點,資訊人員很會寫程式,但他們並沒有實際去參與專利布局分析的工作流程,所以他們會很難站在專利分析人員的立場上去思考。
這也造就分析人員在使用專利系統的時候,總會覺得「好像有些地方不太好用耶…QQ」的一個主要原因。
資訊工具目的是要來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可是實作平台的資訊人員們必須要去了解專家顧問真正的作業程序,甚至雙方需要緊密配合,才能打造出一個完全符合專利布局分析的作業平台。
即便是我們這種已經擁有高達二十多年經驗的專家團隊,也是需要跟系統程式開發團隊不停的衝突、磨合、調整。
經過二十年的學習與轉變,才能讓自己團隊發展的工具平台,越來越符合專家顧問的需求。
如何增進檢索作業效率
我們再次的重申,專利檢索不會是只有一次兩次而已,它是一直不斷進行的滾動式檢索過程,就像前面提到的彩色濾光片的固態圖像感測器,我們在實際閱讀專利的時候會發現,在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公司,可能用語及表述方式都不同。
舉例來說,大陸人可能會用”固態圖像傳感器”、”固態攝影元件”、”固態成像裝置”甚至”固態影像擷取”來表達;
而美國人可能就是用”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s”、”solid state sensors”、甚至”solid-state color image pickup”等方式來表述。
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要發現新的關鍵字,都要再次新增檢索關鍵字。
這個其實非常常見,衍生字的追加不可怕,可怕的是每次新增檢索條件,以前看過的專利又會重新再長出來。
這個其實是因為傳統的檢索,其實只考慮到了檢索功能的提供,沒有考慮到後續閱讀專利的需求。
這讓專利的檢索結果,會像星際大戰裡面的複製人一樣,不斷產出直到把我們的專注力消滅光光。
所以當新的檢索條件併入專案的時候,檢索平台應該要能排除已經重複看過的專利,而且不只分類好的、被我刪除的那些專利我也不希望再看到了。
要不然滾動五次,那些刪除過的專利重複出現五次,一篇專利要看五次,害我也想躺在地上滾來滾去了。(ノAヽ)
過去我們曾經計算過,光是這樣重複篩選已經閱讀過的專利,不僅沒有效率還會消磨意志,重複投入時數佔整體工作量高達三成,而且這個還只在專利的檢索跟篩選階段,還沒談到後面的步驟。
所以這個也反映了,當你們公司在評估資訊工具時,絕對要謹慎思考工具的預設流程是否能夠切合你的實際作業,畢竟省時、省事、提升品質,這才是我們購置資訊工具的主要原因。
滾動式檢索可滿足檢全及檢準兩者需求
就像專利查詢結果出現了很多雜質,應如何剔除?這篇裡提到的,檢全跟檢準其實是兩面刃。
你今天想要顧檢全,就不可能做到檢準;想要檢準,對於檢全又可能會受到影響。
所以我們還是建議要經過多階段的滾動式檢索,再加上一個使用者介面設計非常友善流程非常流暢的檢索平台,這樣才能讓你有辦法獲得後續更完整更全面的專利分析結果。
畢竟專利檢索之於專利分析就如同煮飯前的備料,烹飪技術固然重要,但備錯料真的會出事。
下集主要將探討:專利檢索時,100多個資料庫可不能隨便”挑挑看選選看”
也歡迎來我們的官網及部落格看看,了解更多針對企業應該如何做專利布局,專家顧問的看法。
若是有其他針對專利布局分析想了解的題目或疑問,也歡迎在底下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