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分析實操】EP4─專利分析「前」的必要前置作業

我們在上一集介紹到了專利檢索完後可以直接進行分析嗎?這樣的結果你可能會頭皮發麻!
這集要揭開專利分析前必要的「前置作業」,你必須將專案整理完才能開始執行分析,否則雜質會影響分析結果,一切等於白做工。聽起來好麻煩?別擔心,讓我們教你最簡單快速有效的懶人整理法。
不囉嗦,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申請/專利權人合併
  2. 小撇步1:將「基本權控檔」→「個人專屬權控檔」
  3. 小撇步2:商情資料不可以直接用來合併專利權人
  4. 小撇步3:專利數量多或知名公司名稱確認才是重點
  5. 所屬國/申請國的名稱統一工作

申請/專利權人合併

我們之前檢索出來工研院在台灣申請的專利數量高達16,000多件,在畫面的左手邊有資料快照的功能,畫面拉到最下方就有一個「法律狀態」,其中就有顯示有效8,061件、無效6,770件、公開1,474件。
所以如果我們不要無效的專利,就可以像這樣只勾選有效跟公開,再按下檢索按鈕,畫面上就會看到目前是篩選有效跟公開的專利,件數總共有9,535筆。
我們可以把這9,535筆的工研院的有效跟公開的專利另外再儲存成一個新的專案。
專案儲存以後我就可以直接進行管理面的分析,畫面上方這是剛剛已經存下來的ITRI有效公開9,535件,畫面上方有一個管理面分析,進入管理面分析我們就可以概覽整個專案的重要專利資訊,包含專利件數的歷年趨勢分析,可以知道整個專利的申請概況、所屬國的件數分析、專利件數的法律狀態分析、還有主IPC的件數分析。
在左手邊也有提供11個不同維度的專利管理圖的分析面向,包含像公司別分析、專利件數分析、所屬國別分析。
在每個大項之下都有詳細的分析圖表,光是管理面我們就有59種分析圖表。

新穎公司從20年前Patent Guider開始,就已經創建提供像這樣子的一個分析功能,後來Patent Guider進化成線上版,就是IPTECH,圖表組合都已經事先定義好,就像儀表板一樣很容易理解,直接點選分析功能就可以直接產出圖表。

再看公司別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去分析每一家公司它的個別的專利實力,不過在開始分析之前要先看一下專利權人的名稱,不要直接就開始埋頭開始寫報告。

我們用工研院這個案例來做一個舉例,這裡有一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9,400多件,但往下也有一個工業技術研究院,這兩個公司都是工研院,一定要再確認一下。
因為專利申請的時候提出申請人名稱可能會不一樣,就會造成公司分析的時候會有兩家公司,尤其是國外申請人就常有這樣的狀況。
像APPLE、APPLE COMPUTER、後來更名為APPLE INCORPORATION;
FACEBOOK後來更名為META;
或者是學校申請的時候,像台灣大學跟國立台灣大學,或是「台」它寫成繁體的「臺」,其實也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提出專利申請的時候如果沒有用同一個申請名稱,就會造成統計上的差異。
這會影響到後續分析的品質。
好險IPTECH它有提供申請專利權人合併的功能,我們只要點申請專利權人名稱,就可以看到它依據專利權人的名稱排序,我們就可以很快由上到下去做一次掃描。
像工業技術研究院跟下方這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我們就可以勾選起來,這時候我就可以選擇要用哪個名稱做合併,或者是說我直接在上面直接去輸入ITRI,再按下合併,就可以以看到ITRI已經幫我合併成這兩個名稱了。

小撇步1:將「基本權控檔」→「個人專屬權控檔」

可是如果我每次要分析都這麼辛苦在進行資料合併,很辛苦啊!
別擔心,我們也有提供解決方案。
IPTECH有提供「權威控制檔」的功能,所以如果我們要自己來去套用這個設定權控檔,這裡面就是系統已經有事先內建一些權控檔的資訊,像這邊就有ITRI、工研院等,就已經事先先定義好,所以這是基本的權控。
像我們在系統當中都有一些內建權控,像剛剛提到的「台灣大學」跟「臺灣大學」,我們也會自動做合併。
我們也可以依據我們的需求,像剛剛提到的有一些集團我們可以自己手動合併。
合併完之後我們可以把這個資料匯出權控檔,把它保存在我們的個人電腦當中,下一次有別的專案進來之後我們就可以按下匯入權控檔,然後這裡按下瀏覽,再選擇我們剛事先已經保存在系統裡面的權控檔資料,再按下匯入。
它就可以直接累積我們個人專屬的權控紀錄囉!
這樣就不需要每次都重做,完全提供用戶自建自己公司名稱的歸檔,完全客製。
每個人在進行專利分析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情境或是立場,像我們公司,我們集團就有新穎數位、連穎國際、毅果創新,所以如果我們老闆想要知道各子公司它的不同的申請的專利的數量,就會把它分開分析;可是如果當我們老闆他想要去了解整個集團它對外的專利戰力的時候,就會把三家公司合併分析。
商情資料固然很好,可是資料的正確性會影響分析品質,還是要再三確認。
否則如果一剛開始系統就自動把台積電跟子公司采鈺併在一起,又不能讓我們拆開分析,也沒有告訴我,可能就會造成我分析上的困擾。
IPTECH啊雖然它沒有商情資料庫,但是它可以透過套用權控檔的還有我們自己手動合併的功能解決大多數資料這個商情的問題。
所以商情要涵蓋多大,我們還是建議不要太自動化,會出事的…

專利分析的運用絕對跟你的目的有關係,加入商情資訊會不會過度使用都是一個議題。
不過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現在IPTECH提供的是以現行專利權人分析為主,所以一般企業在進行併購的行為,專利移轉登記是必然的,所以如果就權力來看,其實應該要就現況來報導,才是最符合實際的需求。

早期有聽專家說,有時候公司企業購買專利,它可能不會去進行移轉登記。
有時候是因為要有爭議的時候,可以大咬對方一筆。
可是近年來因為美國也修法了,它們會要求專利申請人必須要揭露真實法人身分,而且現在申請專利其實也是彰顯公司研發實力的一個量化指標之一,所以現在TIPS也有要求企業每一年都要明確的把它的專利政策跟目標做公開揭露,所以它也會在它的年報跟它的公司網站上面去推廣、公布它當年度的專利的成果,藉以順便創造有沒有可能有新的合作機會。
現在如果要實施專利,它一定要向各國專利局去做登記轉讓,才有權利去提出訴訟的一個權力。
所以現在IPTECH也會隨時去跟官方去同步它真正的專利權人的資訊,我們在分析上面也可以直接分析它目前的專利權的擁有者是誰,資料被隱匿的影響性其實已經愈來愈少。

而且這種隱匿行為,在內部又要如何管理?
不用等到爭議發生,我想在內部的資料不一致的處理搞不好都很容易忘記繳交年費,那就更糟糕了。
TIPS也有交代我們要定期去盤點專利清單,為了去確保專利的行使權。
透過企業的併購或是專利權收購之後,廠商都會進行申請人的移轉登記

我們專利分析是跟權利有關係,所以主要還是就專利權利進行分析,不做商情資料合併。
所以固定常用的專案標的,就可以透過我們剛剛介紹的這個「權控檔」,或是自己去累積我們的權控檔案,就可以建立個人專屬的專利商情的分析資料庫了。

小撇步2:商情資料不可以直接用來合併專利權人

我們必須要確認每個分析案各公司的專利現況,所以進行公司名稱的統一,它是必要的工作。
現在市面上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可能完善公司名稱統一的問題,所以請你在進入專利分析以前,一定要進行公司名稱的合併,這是工作的基礎,千萬不要直接分析。
市面上產品如何處理這個公司名稱統一的問題?
現在市面上其實也有提供商情資料庫,但是商情資料庫很難全面,因為專利資料其實非常的龐大,裡面除了涉及申請人名稱沒有統一之外,可能也會有這個更名、收購的時候母公司跟子公司的問題。
它如果要涵蓋完全,這個別名要完整涵蓋。
舉個例子,台灣的知名公司或是學校你我可能很容易判斷,所以像工研院跟工業技術研究院我們可能會知道它是同一個單位,可是對於國外的公司或大學,像UC跟UC BERKELEY到底是不是同一個機構?我們能去掌握它多少?是前十大就好還是要到前百大?
小編最近就有使用一個國外的系統,它們是透過持股比例來去做公司名稱合併,所以那個系統把台積電跟台積電的子公司采鈺視為同一家公司。
結果在統計的時候采鈺的專利就被併入台積電裡面去做統計了。
你覺得這樣對嗎?因為對台積電來講好像沒有什麼影響,可是采鈺就不見了,采鈺老闆應該不會太開心…

所以有人覺得納入商情資料庫很好,可是對於專利分析情報的角度是否要合併分析,我想這個應該是由使用者判斷才對。
公司合併是一個很大的議題,如果因為併購關係把專利權併入到收購者,這部分的資料合併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如果僅就投資的關係、範圍,像是剛剛台積電跟采鈺的案例來說就沒有什麼道理了。
采鈺的專利併入台積電,在分析上完全看不到采鈺很不合理。
又像是LG集團,集團的範圍更廣。如果我們把LG製藥、LG電子全部都併成LG化學,命名為「LG」,這樣子的分析應該也不太合理。
所以這是非常奇怪的喔!
我們還是覺得要依據我們的分析目的來考量。
像剛剛提到的LG化學跟LG電子,如果你是用集團方式來考慮,我們就可能把它併成LG集團。
或者是我們應該要個別來去看它各公司的獨立分析,其實都按情況來去判斷的。
這是需要用分析者的角度來看這一件事情的。

小撇步3:專利數量多或知名公司名稱確認才是重點

這麼多的名稱要做統一,時間上的花費也不少,我們建議直接去挑專利件數比較多的公司來合併就可以了。
像工研院,我就可以在這上面直接輸入「工」,那這時候它系統就會把所有專利權人名稱裡面有「工」字的去合併起來。
如果我想要依據它的資料重要性,比方說我知道這個「台積電」很重要,那我就也可以一樣的透過查詢的功能來做合併。
我們通常在分析只會就專利件數多或者是在市場資訊裡面有提到的知名公司來進行分析,所以只要掌握到這些公司的名稱統一就可以了。
不需要全面的把整個專案都進行名稱統一的檢查。
不用傻傻的進行全部公司名稱的統一,因為在分析的時候大部分根本就不會用到。
資料量少的、零星的公司,結果在分析前我可能就要花上一兩天都不用睡覺,一直在處理這一些資料,十足的浪費青春。

所屬國/申請國的名稱統一工作

我們除了剛剛申請專利權人合併之外,還有發明人合併 還有所屬國合併跟審查委員合併的功能,合併機制都跟剛剛介紹的一樣。
所屬國合併很重要喔!要不然所屬國分析或申請國分析就會發生問題了。
像這個所屬國分析我們都已經設定好了,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語系。
我們一進去的時候系統都已經自動幫我們做好設定了,那除非是我們想要做一下更名,我們回到前面的所屬國分析,你就會發現它剛剛我設定完畢的結果就會自動的被套用,分析結果就會依據剛剛我合併的名稱去做一個合併了。

發明人分析跟審查委員的合併通常就不用特別合併了,除非是要去分析公司裡面的重要發明人,因為他可能在申請國外的時候他會有不同申請人的拼音,或是他用他自己的英文名字,這個時候才會需要做合併。
如果你只需要針對重要的發明人去做監控,再就那一些知名公司的發明人做合併就好了。

現在這種合併功能,官方工具它通常沒有提供這些功能,商用資料庫的系統它因為客戶有需求、市場有需求,我們就會去提供這樣子的服務,來開發適合又好用的方案,大家也可以多看多比較。
IPTECH是國內第一套自行開發設計的專利分析系統平台,我們有特別去整理台灣公司的標準化專利權人名稱,跟業界其他外國人所開發的資料庫相比較其實是更符合國人需求的。
另外我們也有特別去處理大陸跟美國的一些重要公司的標準化專利權人名稱。
我們IPTECH的功能跟資料服務其實都是一直不斷的持續精進跟增加一些功能的,是專門為檢索人員所開發的資訊系統,所以如果各位朋友有任何需求或是指教,也非常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我們會跟著大家一起成長。

下集主要將探討:詳解專利分析中,「篩選與分類功能」的分析情境。

若是有其他想知道的題目或疑問,也歡迎在底下發問。